拆解事故迷思

深入「因果偏誤」,學習用「為何樹」挖掘真相

何謂因果偏誤 (Causal Fallacy)?

在事故調查中,這是一種常見的認知陷阱,指調查者傾向將複雜事故*過度簡化*,歸因於單一、明顯的個人行為,而忽略背後深層次、多重交織的*系統性因素*。

偏誤視角:單一元兇

🚶‍♂️

操作員未遵守SOP

(調查結束?)

系統視角:冰山之下

🕸️

SOP設計不良?訓練不足?設備老舊?文化默許?

(調查開始)

因果偏誤的代價:治標不治本

滿足於表面的歸因,會讓組織付出沉重代價。這些影響環環相扣,嚴重阻礙企業安全水平的提升。

因果偏誤導致的四大負面影響,每一項都可能讓改善措施付諸流水。

打破思維定勢:應對偏誤的五大策略

🧐

建立系統觀

認知事故是多重因素交互的結果,而非單點故障。

🛠️

採用工具

使用結構化分析方法,如屏障分析,強迫深度挖掘。

🗣️

持續追問

善用「為何樹」對每個原因至少追問五次「為什麼」。

🤝

多元團隊

納入不同專業背景的成員,透過交叉審查減少偏見。

⚖️

公正文化

鼓勵誠實報告,區分無心之過與魯莽行為。

案例解析:為何樹 (Why-Tree) 的應用

以「某化工廠勞工A在清洗反應槽時吸入有毒氣體昏迷」為例。若調查僅停留在「未佩戴防護具」,便陷入了因果偏誤。透過「為何樹」分析,我們能揭示更深層的系統性問題。

頂端事件:勞工A吸入有毒氣體昏迷
立即原因:未佩戴防護具
構成原因:防護具取用不便
可能根本原因:防護具管理制度不佳
構成原因:現場監督未制止
可能根本原因:監督人力不足
立即原因:槽內殘留有毒氣體
構成原因:未進行氣體濃度偵測
可能根本原因:未配發偵測器
可能根本原因:SOP未明確規定

分析結果

為何樹分析揭示了事故並非單一原因造成。調查從2個立即原因,深入挖掘出多個構成原因,最終指向了數個可被矯正的管理系統層級的根本原因

此圖表顯示,有效的調查能發現遠多於表面原因的根本性問題。

結論:從反應到預防,提升組織安全韌性

事故調查的真正價值不在於找到「誰的錯」,而在於理解「為何會發生」。因果偏誤讓我們停留在表層,而「為何樹」等系統性工具則引導我們深入問題核心。唯有挖掘並修正管理系統中的根本原因,才能打破事故循環,建立一個能夠從經驗中學習並持續進步的安全文化。

停止尋找代罪羔羊,開始建構更安全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