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歸因謬誤如何影響事故調查

什麼是歸因謬誤 (Attribution Fallacy)?

在社會心理學中,它指我們在解釋他人行為時,會傾向於高估個人內在特質(如性格、意圖)的影響,而低估外部情境因素(如環境壓力、系統限制)作用的認知偏誤。

當此謬誤用於事故調查,將導致四大負面影響

🔍

錯失根本原因

將「人為疏失」當作結論,忽略了工作環境、系統設計等系統性風險。

🗣️

助長指責文化

聚焦個人責任,使管理階層逃避制度責任,員工因害怕而不敢呈報問題。

🩹

提出無效對策

改善措施僅針對個人(如懲處),而非解決系統性缺陷(如SOP不合理)。

🔁

事故重複發生

由於系統性風險未被解決,同樣的問題會在不同人、不同時間點重演。

PAGE 2/4

如何提醒自己避免歸因謬誤

要克服歸因謬誤,調查人員需要有意識地採用系統性的分析工具與思維模式,強迫自己超越直覺判斷。

採用系統性工具

使用Why-Tree、屏障分析、變更分析、人為失效分析等工具,深入挖掘問題根源。

轉變調查心態

從追究「是誰犯錯」轉向探討「為何會出錯」,將人為錯誤視為調查的起點。

優化調查團隊

建立跨領域團隊(工程、操作、人因等),引入多元觀點以避免盲點。

貫徹RCA精神

專注於找出並解決系統性問題(根本原因),以有效預防事故再發生。

PAGE 3/4

人為失效分析方法運用 (舉例)

將人員的行為放在整個系統中分析,探討是技能、規則、知識層面的問題,還是蓄意違規,並檢視環境、工具、流程如何與人員互動,從而導致失效。

面向 定義/說明 舉例 探討可能的管理層疏失
技能 因分心導致的無意識錯誤(失誤、閃失)。 熟練的駕駛在熟悉路口,因分心而走錯路。 工作環境設計不良(如噪音、照明不足),容易使人分心;缺乏人因工程評估。
規則 錯誤地應用已知規則(判斷錯誤)。 未注意病患過敏史,而給予標準的退燒藥物。 程序(SOP)撰寫不清、過於複雜或未更新;未提供明確的決策輔助工具。
知識 面對新狀況時,因知識不足而判斷錯誤。 技師用舊經驗維修一台不熟悉的新型號設備。 引進新技術或設備時,未提供足夠的教育訓練;缺乏有效的知識管理與傳承機制。
違規 為求方便或省時,刻意不遵守程序。 維修人員為趕工,故意跳過SOP中的安全檢查步驟。 管理階層默許甚至鼓勵「抄捷徑」的文化;安全規定不合理難以執行,卻未檢討修正。
系統 促成前述錯誤的組織或環境因素。 SOP內容模稜兩可、工時壓力過大、現場照明不足、訓練不足等。 這本身就是管理層級的問題,包含:不安全的績效指標、採購流程不當、安全文化薄弱等。

PAGE 4/4

結論與建議

最大的挑戰不僅是釐清事實,更是對抗自身與組織的認知偏誤。每一場事故都是一面鏡子,它反映的不應只是個人疏忽,而是整個系統需要改進的機會。

🏛️

建立公正文化

鼓勵通報、獎勵安全行為,區分無心之過與惡意違規,創造一個免於恐懼的溝通環境。

🧠

投資系統性調查訓練

讓調查人員熟練掌握RCA、人為失效分析等工具,提升找出根本原因的能力。

🔄

定期審視與改善

將事故教訓轉化為具體的系統改善措施,並定期追蹤其成效,形成持續進步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