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C 解構事故真相

深入了解事故成因分析圖法 (ECFA/ECFC)

整理作者:謝賢書,何明信 115.08

ECFA/ECFC 協助我們看清事故發生的完整路徑。

事故如何發生?我們如何從中學習?每一件事故背後都有一連串的事件與條件。

ECFA: 分析方法

🧠

一套系統性的**思維工具**,指導調查人員如何根據資訊、識別因果、邏輯地組織事故資訊。

ECFC: 成因圖表

📊

一種視覺化的**分析工具**,是 ECFA 的產出,以圖形呈現事故的發展過程與所有相關因素。

為何 ECFC 是事故調查的基石?

🧩

整合零散證據

將訪談、文件、物證等碎片化資訊,整合進一個有邏輯、有時序的框架中。

釐清事故時序

建立不容爭議的事件時間軸,精確重現事故從發生到結束的完整過程。

驗證因果邏輯

驅使調查員檢驗各事件與條件間的邏輯關係,識別矛盾點與資訊缺口。

🧱

奠定分析基礎

為「為何樹分析」等更深層的根本原因分析方法提供堅實的起點。

💬

促進團隊溝通

以視覺化圖表作為共同語言,讓不同背景的成員能高效溝通、形成共識。

🔍

重建事故現場

重建一個基於證據的動態事故現場,為找出病灶提供診斷藍圖。

ECFC 分析五步驟

1

定義事故範圍邊界

明確事故結果,界定調查的時間邊界,並立即保全與收集所有相關證據。

2

識別事件與條件

從證據中篩選出發生的「事件或決策」(人、物動作) 與形成的「條件」(狀態)。

3

建構時間序列

將所有「事件」嚴格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形成事故發展的主幹。

4

連結條件

將「條件」連結至其影響的事件,顯示那些可能條件促成了事件的發生。

5

審查與修正

反覆進行審查討論與證據驗證,動態更新圖表,直到事故真相足夠清晰。

案例分析:堆高機墜落事故

透過ECFC,可以清晰地看到單純的墜落事故背後,隱藏著多個管理與行為上的缺陷。

B駕駛堆高機
A站上貨叉
貨叉上升
固定/拖拉貨物
鬆綁繩索
A由貨叉墜落
不治死亡
未評估卸貨SOP
違反SOP
A幫忙卸貨(推測)
未用安全帶

關鍵限制與注意事項

⚠️ 使用限制

  • 無法直達根本原因:ECFC主要描述「發生了什麼」,而非「為什麼會發生」,需搭配其他工具分析。
  • 耗時且需經驗:對複雜事故,繪製準確圖表需要大量時間與調查經驗。
  • 避免確認偏誤:調查者需保持客觀,避免只尋找支持自己假設的證據。

🔑 核心價值

  • 結構化事實:將混亂資訊轉為清晰的因果鏈,建立客觀事實基礎。
  • 視覺化溝通: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是團隊溝通與報告的最佳工具。
  • 預防的起點:清晰呈現可能失效的環節,為進一步分析提供明確資訊與方向。

深入應用與實務挑戰

從ECFC圖表出發,探索更深層的事故原因

ECFC在調查體系中的角色

ECFC並非終點,而是通往根本原因的起點。它將混亂的原始數據轉化為結構化的資訊,為後續更專業的分析方法提供清晰的輸入。

證據收集

(訪談, 文件, 物證)

ECFC 建立

(釐清時序與因果)

為何樹分析 (Why-Tree)

屏障分析 (Barrier Analysis)

變更分析 (Change Analysis)

根本原因 (Root Cause)

(管理系統缺陷)

釐清關鍵概念:事件 vs. 條件

什麼是「事件 (Event)」?

事件是**動態的**,指一個具體的**動作**或**決策**,它發生在特定的時間點,改變了系統的狀態。

  • 特徵:有明確的執行者、動作、時間點。
  • 回答的問題:「發生了什麼事?」
  • 範例:
    • 操作員按下緊急停止按鈕
    • 閥門因壓力過高而爆裂
    • 主管決定繼續生產

什麼是「條件 (Condition)」?

條件是**靜態的**,指一個持續存在的**狀態**或**環境**,它為事件的發生提供了背景或原因。

  • 特徵:描述一種狀態,通常沒有明確時間點。
  • 回答的問題:「形成事件當時的可能的情況是怎樣的?」
  • 範例:
    • 緊急停止按鈕被護欄擋住
    • 閥門材質存在金屬疲勞
    • 公司存在趕工的文化壓力

調查發現的組成分析

成功的調查分析往往能揭示出比「事件」還多的「條件」。這意味著調查的焦點從指責個人行為,轉向了改善系統性的背景因素。

專家技巧:ECFC 製作的常見陷阱

❌ 應避免的作法

  • 將原因與事件混淆:把「操作員疏忽」(一個判斷/條件) 當成一個「事件」放入主時間軸。
  • 過早下結論: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就將推測當作事實繪入圖中,且未加標示。
  • 忽略次要事件鏈:只關注主事故線,忽略了可能同時發生的、有影響的旁支事件。
  • 描述含糊不清:使用「可能」、「大概」等模糊詞語,或事件描述缺乏具體的人、事、物。

✅ 建議的作法

  • 嚴格區分動靜:事件是動作 (動),條件是狀態 (靜)。時刻以此為標準檢驗。
  • 以證據為基礎:圖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應能對應到一份具體的證據 (訪談紀錄、照片、數據等)。
  • 保持圖表動態更新:將ECFC視為「活文件」,隨著調查進展不斷迭代修正。
  • 使用精確語言:描述力求精確,例如「閥門開啟50%」而非「閥門被打開」。

從分析到行動:ECFC 的最終價值

一份高品質的ECFC能清晰地指向系統中的薄弱環節,從而引導出具體、有效的改善建議。其最終價值在於推動組織學習與系統性改進,而不僅僅是處理單一事故。

ECFC 洞見所驅動的改善行動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