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調查的深入分析 Infographic

為何樹分析 (Why Tree Analysis) 方法解析

整理作者:謝賢書,何明信 115.08

我們知道了「發生什麼」,但真正重要的是「為什麼發生」

ECFC圖為我們描繪了事故的骨架,而為何樹分析 (WTA) 則是深入組織的病理切片,它引導我們超越表面現象,挖掘出可以被根治的管理系統問題。

從現象到根源:WTA 的核心價值

🌉

搭建橋樑

將 ECFC 的「現象描述」轉化為具有深度與層次的「因果關係」。

⛏️

深度挖掘

超越個人失誤,系統性地探究背後的管理與組織缺陷。

🧬

結構化邏輯

以嚴謹的樹狀圖視覺化因果鏈,確保分析過程的邏輯性。

🧩

整合分析

作為一個平台,整合屏障、變更等其他分析方法的結論。

系統性分析五步驟

1

定義頂端事件

從ECFC中選取最關鍵、客觀的事件或狀態作為分析起點。精確的定義決定了分析的深度與方向。

2

啟動第一層分析

針對頂端事件提問「為什麼?」,找出所有直接且必要的立即原因,建立分析的第一層基礎。

3

逐層向下展開

對形成上一層的每個原因,獨立且重複地提問「為什麼?」,層層剝繭,探究過程而非指責個人。

4

識別停止點與根本原因

當原因達到「管理系統缺陷」或「組織可控範圍外」時停止。根本原因通常是管理者有責任修正的問題。

5

審查與驗證

由下往上,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檢驗邏輯鏈的穩固性,並確保每個節點都有證據支持。

案例解析:堆高機墜落事故為何樹

這張為何樹圖(範例)清晰地展示了,這起看似單純的人員墜落事故,實際上是多個管理系統失效(風險評估、教育訓練、現場監督、作業程序)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結果。

  • A墜落死亡
    • 從堆高機貨叉上墜落
      • A站立貨叉上
        • 用繩索固定及鬆綁貨物
          • 沒有合適的方法來進行
            • 貨物堆疊難以進行卸貨
        • 以往都這麼做
          • 認為這樣比較方便或快速
        • 未被告知或阻止
          • 未監督或容許此類作業
          • 未接受安全教育訓練
      • 未用防墜設備
        • 沒有進行風險評估
    • 未戴安全帽

深入應用與實務挑戰

從為何樹圖出發,探索更深層的事故原因

WTA 在調查體系中的角色

WTA 並非孤立的方法工具,而是整個事故調查流程中的關鍵樞紐。它承接 ECFC 的事實基礎,將其轉化為有深度的因果鏈,並為後續的專項分析(如屏障、變更分析)提供焦點,最終匯集成指向管理系統的根本原因。

1. ECFC

釐清「What」

2. 為何樹分析

探究「Why」

3. 專項分析

(屏障/變更/人為失效)

4. 根本原因

鎖定系統問題

原因的層次:從冰山一角到水下巨獸

成功的事故調查能穿透事故的表象(立即原因),觸及水面下的構成原因,最終揭示隱藏在最深處、真正驅動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管理系統缺陷)。

立即原因 (Immediate Causes)

事故發生的最直接觸發點 (冰山一角)

例如:人員未遵守SOP、設備故障

構成原因 (Contributing Causes)

導致立即原因發生的背景因素 (水下可見部分)

例如:SOP設計不良、維護保養不足、監督失效

根本原因 (Root Causes)

管理系統的缺陷,是所有問題的源頭 (水下巨獸)

例如:安全文化薄弱、風險評估程序缺失、資源分配不當

提問的藝術:如何避免指責遊戲

❌ 錯誤的提問 (導向個人)

  • 「為什麼操作員這麼粗心?」
  • 「他為什麼要違反規定?」
  • 「是誰的錯?」

✅ 正確的提問 (導向系統)

  • 「為什麼我們的系統會讓粗心行為發生?」
  • 「規定本身是否有問題,導致人員難以遵守?」
  • 「我們的管理系統在哪個環節失效了?」

從分析到行動:視覺化根本原因分佈

將為何樹分析出的根本原因進行歸類,可以幫助管理層快速識別出最需要投入資源改善的管理系統領域。雷達圖是呈現這類多維度數據的絕佳工具。

堆高機事故根本原因管理系統歸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