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模式推估-Peter Ho
  • 首頁
  • About us
  • 職安衛新知
  • 模式推估
  • 直讀式儀器與RPE
  • 噪音-高溫EA
  • 其他

On this page

  • 1. 聲音的物理學
  • 2.耳朵與聽覺的解剖學與生理學
  • 3. 暴露標準與職業暴露量
  • 4. 噪音來源 (Noise Source)
  • 5. 聲音測量儀器 (Sound Measuring Instruments)
  • 6. 噪音暴露調查策略 (Strategies for Noise Surveys)
  • 7. 聽力測量 (Hearing Measurement)
  • 8. 聽力保護計畫
  • 9. 噪音控制
  • 10. 聽力防護具與密合度測試

Occupational Noise-EA

1. 聲音的物理學

  • 聲音的物理學:學習聲音的本質、基本特性(頻率、波長、振幅),以及聲音如何在空間中傳播(聲場)。
  • 聲音的量化 :學習如何用科學的單位來描述聲音,核心概念—分貝 (decibel, dB),以及聲功率、聲強度與聲壓之間的區別。
  • 心理聲學 (Psycho-acoustics):探討人耳是如何感知聲音的。頻率加權(例如 A-weighted)讓測量儀器模擬人耳的聽覺反應。
  • 噪音評估指標 :在職業衛生領域中,用來評估不同類型噪音(穩態、變動、衝擊性)暴露量的關鍵指標,例如最重要的等效連續聲級 (LAeq,T​)。
  • Q1
  • Q2
  • Q3
  • Q4
  • Q5

您認為一個高頻音(例如尖銳的警報聲)和一個低頻音(例如遠處的雷聲),它們的波長會有什麼不同?哪一個的波長會比較長?

假設在一個廠房裡,有一部穩態運轉的機器,測得其噪音量為 85 dB(A)。如果我們在旁邊再增加一部一模一樣、噪音量也是 85 dB(A) 的機器,您認為兩部機器同時運轉時,總噪音量會是多少?會是 170 dB(A) 嗎?還是會有不同的結果?

一個工廠的噪音主要由兩種來源構成:一種是頻率很低的巨大通風風扇(假設為 100 Hz),另一種是頻率較高的金屬切割機(假設為 2000 Hz)。如果一台普通的(未經計權的)聲級計測得這兩種噪音源的聲壓級都是 90 dB,那麼當我們改用 A-計權(dB(A))來測量時,您認為哪一個噪音源的讀數會比較高?為什麼?

噪音暴露評估的核心?噪音暴露調查策略?光靠「測量」這個動作是不夠的,它需要一個系統性的策略。第一步:初步調查 (Preliminary Survey),第二步:規劃測量評估策略 ,第三步:執行測量與評估解讀。 But How to do it?

你知道第一步:初步調查?包含哪些重要事項? 第一步的目標是全面了解勞工的工作模式與噪音環境,找出所有可能影響其全天暴露總量的因素 。關鍵工作包括:工作分析、噪音來源與特性、建立SEGs等。 (這跟化學品暴露評估有沒有很像呢?)

2.耳朵與聽覺的解剖學與生理學

  • 聲音的旅程 - 解剖構造 (Anatomy):聲波從進入外耳開始,一路經過中耳,最終抵達內耳,認識沿途的各個重要結構。
  • 從振動到感知 - 生理功能(Physiology):耳朵結構如何協同工作,將聲音放大、轉換並進行初步分析的。
  • Q1
  • Q2
  • Q3

我們剛剛提到了外耳負責「收集」聲波,而中耳像一個「放大器」,解決了空氣到液體的能量傳遞問題。綜合這兩點,您認為從聲波進到耳朵,到它準備進入內耳之前,聲音的能量是變強了還是變弱了?為什麼這一步驟對於聽覺至關重要?

噪音造成聽力損傷,最主要攻擊的目標是內耳的聽覺感測細胞(它們坐落在基底膜上),且其一旦死亡便無法再生的毛細胞。特別是脆弱的內? / 外?毛細胞

很多早期噪音性聽損的患者會說:「在安靜的地方我聽得還不錯,可是一到吵雜的環境,我就完全聽不清楚別人在說什麼了」,而且他們對較大的聲音會感覺特別刺耳(這種現象稱為響度重振 Loudness Recruitment)。

您認為這個現象,比較可能跟哪一種毛細胞(內毛細胞或外毛細胞)的損傷有關?為什麼?

提醒

早期噪音聽損主要與外毛細胞 (OHCs) 的損傷有關。它們的受損不僅造成了聽力損失,也破壞了我們聽覺的精細調節能力,導致在吵雜環境中分辨語音的能力下降。

3. 暴露標準與職業暴露量

  • 「為什麼」- 噪音限值的科學基礎:探討我們為何需要設定限值,以及這些限值的目標是什麼。–> 預防噪音引發之永久性聽力閾值偏移 (Noise-Induced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 NIPTS)
  • 「如何算」- 關鍵的暴露參數:學習評估噪音暴露的三個最重要數字:暴露限值 (85 vs 90 dB(A))、時間-能量交換率 (3 dB vs 5 dB) 以及峰值上限。
  • 「誰定規則」- 各國/地區的法規瀏覽。
  • Q1
  • Q2
  • Q3
  • Q4
  • Q5

早期的聽力損傷計算公式(只看 500、1000、2000Hz),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聽懂別人說話的能力,專家們決定將哪個高頻音頻率也納入考量來計算聽力損傷,從而促使標準變得更嚴格。您能猜猜看嗎?(提示:這個頻率在 2000 Hz 到 4000 Hz 之間)

假設我們的基準是 8 小時 85 dB(A)。現在有一位工人,他需要在一台會產生 91 dB(A) 噪音的機器旁工作。 - 如果我們採用更具保護性的 3 dB 交換率,這位工人每天最多可以在這台機器旁工作多久? - 如果我們採用較寬鬆的 5 dB 交換率,他又可以工作多久?

一個完整的職業噪音暴露標準,通常會包含三個核心要素。也就是評估職業噪音風險一般有三個關鍵數字:時量平均值 (暴露限值)、交換率 (時間-能量交換率)、絕對上限 (峰值限值)。您能試著說明一下他們的意義嗎?

有哪些國際標準是用來構成了我們進行專業噪音評估時的法規與技術基礎?(ISO ? )

歐盟的指令 (86/188/EEC) 提供暴露風險分級,您知道管理行動各有哪些? - 第一級行動值 (85 dB(A) LAeq,8h​ ) 「警示」 - 第二級行動值 (90 dB(A) LAeq,8h​ ) 「危險」 - 峰值行動值 (140 dB(C)) 「禁止」

4. 噪音來源 (Noise Source)

5. 聲音測量儀器 (Sound Measuring Instruments)

6. 噪音暴露調查策略 (Strategies for Noise Surveys)

7. 聽力測量 (Hearing Measurement)

8. 聽力保護計畫

9. 噪音控制

10. 聽力防護具與密合度測試

:::::

Back to top

Copyright 2025, Peter Ho